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8099.“红海”表他们首先不得不经历的诅咒。这从“红海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红海”是指那些陷入与仁分离之信,并过着邪恶生活的人所在的地狱;“红海”因表示地狱,故也表示诅咒。至于他们首先不得不经历诅咒,情况是这样:当那些属于属灵教会,在主降临之前一直滞留在低地,在那里被陷入与仁分离之信的人侵扰的人(他们是前几章论述的主题)被释放时,他们不是立刻被提上天堂,而是首先被带入洁净的第二个状态,也就是试探的状态。因为没有试探,信之真理和良善既无法被确认或坚定接受,也无法结合;在这些被确认或坚定接受并结合之前,这些人无法被提入天堂。以色列人不是立刻被领进迦南地,而是首先被领进旷野,在那里逗留了四十年,在此期间经历摩西五经中所描述的各种试探就代表这些事。
关于这个事实,即他们首先穿过红海,红海表示那些陷入分离之信并过着邪恶生活的人所在的地狱,因而首先从诅咒的中间穿过,要知道:这个地狱在前方奸淫者的地狱下面的深处,向左侧广为延伸,通过像海水那样的水与奸淫者的地狱分离。那里的右边,但更深处是那些处于信之真理,但未处于信之良善的人聚集的地方,这些人由刚才(8096节)所提到的“非利士人”来表示。但低地,就是那些正遭受侵扰的人所在的区域在脚底下面,稍向前一点。那些从侵扰中被释放的人不会被带到右边,因为“非利士人”所表示的那些人在这里。相反,他们被带到左边,从前面所提到的地狱中间穿过;他们出现在左边,那里有一个旷野。我有两次被允许看见那些正从侵扰中获救的人经过这条路。当他们经过时,主如此保护他们,以至于根本没有任何祸事能触及他们,更不用说任何诅咒了。因为他们被与主同在的天使的柱子包围。
这一切由以色列人穿越红海来代表。这一切还由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来表示:
耶和华的膀臂啊,醒来,醒来! 使海与大深渊的水干涸、使海的深处变为赎民经过之路的,不是你吗?(以赛亚书51:9, 10)
“耶和华的膀臂”是指主的神性人身;“大深渊的水”和“海的深处”是指那些陷入与仁分离之人,过着邪恶生活的人所在的地狱;在他们所生活的下面像海水那样的水是指虚假,因为在来世,虚假看似密集的乌云,以及水的泛滥(739, 4423, 7307节);“经过的赎民”是指那些被主释放的人。
同一先知书:
耶和华想起古时的日子、摩西和祂百姓说,将他们和牧养祂羊群的人从海里领上来的在哪里呢?将祂的圣灵降在他们中间的在哪里呢?(以赛亚书63:11)
在这段预言中,“摩西”表示主,祂也是“牧养羊群的人”;“从海里领上来的百姓”是指那些从诅咒中被释放的人。耶利米书:
因他们仆倒的声音,地就震动。在红海那里必听见呼喊的声音。(耶利米书49:21)
“红海”表示地狱,因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以东及其诅咒。经上说“在红海那里必听见呼喊的声音”,而事实上,淹死在红海的,不是他们,而是埃及人;由此明显可知“红海”表示地狱和诅咒。“以东”在此表示那些出于自我之爱的邪恶弃绝教义真理,信奉虚假的人(3322节)。由此可见“红海”在内在代表意义上表示什么,以及下一章所描述的事件,即以色列人穿越红海,以及埃及人淹死在红海中表示什么。
4225.首先必须说明,谁在这大人里面,谁在这大人外面。凡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,并发自内心照着邻人里面的良善而向他行善,拥有公义和公平的良知之人皆在这大人里面;因为他们在主里面,因而也在天堂里面。但是,凡陷入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,并由此陷入自己的恶欲之人皆在这大人外面。这些人行善只是因为法律要求他们去行善;他们行善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和世俗的财富,以及由此而来的名声。因此,他们内心无情、自私,甚至因自己和世界的缘故而对邻人心怀仇恨和报复,当邻人不支持他们时,便以伤害他为乐。这些人便在这大人的外面;事实上,他们就在地狱。他们不与任何人体器官或部位相对应,而是与被引入人体的各种缺陷和疾病相对应;对此,蒙主的神性怜悯,我将通过后面的经历予以描述。
那些在大人外面,也就是在天堂外面的人无法进入大人,即天堂,因为他们的生活与之相反。诚然,他们若以某种方式进去了-有些活在肉身时学会伪装成光明天使的人有时能做到这一点(他们有时被允许进入天堂,是为了叫他们看到自己的本性),只被允许到第一个入口处,也就是到那些心思简单、尚未得到充分教导的人那里。即便在那里,那些伪装成光明天使而进入的人也只能逗留片刻,因为那里的生命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的生命。那里没有任何东西与他们自己的生命相对应,所以他们几乎无法呼吸。灵人和天使也要呼吸(参看3884-3893节)。结果,那些伪装成光明天使的人开始感到痛苦,因为呼吸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命的自由;说来奇怪,他们最终几乎无法移动,而是变得像那些极其沉重,陷入内在的痛苦和折磨的人,结果他们从那里一头栽下去,直栽入地狱,在那里恢复呼吸和自由运动的能力。这就为何在圣言中,生命以动作(movement)来代表。
但那些在大人里面的人能自由呼吸,那时他们处于爱之良善。然而,他们照着那良善的质和量而彼此有别。天堂如此众多即源于此,在圣言中,这些天堂被称作“住处”(约翰福音14:2)。当在自己的天堂里时,人皆过着自己的生活,并从整个天堂接受流注;每个人都是所有流注的焦点,因而处于最完美的平衡;并且是照着天堂所取的奇妙形式如此行的,这种奇妙的形式唯独从主而得,因而具有多样性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
目录章节